刘婕回家后将自己在杨家的遭遇于二老说了,何夫人松了一口气,何大人却皱眉:“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明日上朝丞相杨大人会提出放元儿出来”
何夫人:“太好了,老爷一定要极力争取”
何大人:“夫人还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不会让元儿出来,他现在必须在狱中”
何夫人听此话开始痛苦并埋怨何大人,她不理解为何官人一夜之前就这么不近人情。
何大人看着夫人这么痛苦:“夫人,现在局势很是混乱,元儿在狱中是好事,一是能保证他平安,二是给与太子一派众人信念”
刘婕不敢置信,太子已经消失二月有余,还有太子什么事:“什么信念”
何大人:“且不说二皇子胜之不武,他登基后边境动乱,南方水灾不断,北方蝗灾频发,但二皇子并没有着手平定这些事情,而是狠厉清除异己,给自己的人封官加爵,弃之民生而不顾”
“像你与杨家人说的,重臣们也无心朝政,大家反而对皇后之位趋之若鹜,挣得头破血流”
“虽说现在朝堂上表面一团和气,但当今圣上毫无章法的决策让很多人大失所望,太子一派与中立之人现在一定盼着太子能够回来,如果现在没有人挺身而出公然对扛二皇子一派,那太子一派与中立之人会慢慢将自己的信念忘掉”
明白了,这回都明白了,何家父子为何态度会一正一反,这是他们父子俩商量了一夜做出的决定,何大人本想自己当那一反,但何元坚决不让,何元对他父亲说他相信父亲能保护得了他,但他却没有信心能保护得了父亲。何大人流泪同意了。
何夫人流泪,是啊,为了大家,舍了小家又如何,何夫人能明白。
刘婕看到何夫人这么坚强也充满了勇气,她相信官人。
刘婕现在担心的是易安,这么激烈的后位之争她如何自保?
易安这边倒是没那么烦恼。她自从打算在新婚之夜自杀给宋烨一个“惊喜”后就没那么难受了,反正宋明已经离开,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都已做完,身边的亲人也都平平安安的,自己已经没有牵挂,她一直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可没成想宋烨这个贼臣逆子竟然真的以邪压正登上皇位,而且在先皇驾崩的前两日就将自己圈在宫内。直至今日已有三月之余,她不知该怎么办了。
按理说宋烨已达目的,自己应该对他没有什么用处了,他绝对不会纳自己为皇后,可他又不放自己离开,不知打的是什么算盘。
在这个月的十五,宫中所有女眷都要聚集出来为先皇祈福,她终于知道宋烨打什么算盘了,现场差不多有十多双眼睛在一直盯着她,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甚是不理解。
直到她见到了白双,白双借着跟她姐姐白玉搭话的空隙跟易安说:“刘易安你别太得意,皇上虽对外说遵循先皇旨意迎你为皇后,可你胆小懦弱、粗鲁愚笨,身后毫无根基,空有一副好皮囊,必定难成后宫表率,说的再难听些你最后怎么死的你都不知道,你识相的话就让出后位,以后我还能念旧情照拂照拂你”
易安听见白双一顿输出内心毫无波澜,她一直在思考白双说的第一句话“遵循先皇旨意迎你为皇后”。这不像是句真话,但看今天众多贵女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像假话。
到底是真是假,易安想的出神了。如果宋烨真的愿意将后位给于自己,那现在的她应该在受礼教,备婚事,而不是与白玉作为人质一直被困在御书房后面的内院中。
易安看着这些虎视眈眈的贵女,再从宋烨向来的行事风格上考虑,她明白了,自己毫无根基根本不在宋烨考虑范围内,那宋烨应该会选一个与他有很大便利的女子,可是他登基前曾经应承过的大人与女子该如何答复呢?就比如白双,白双利用白玉套取了太子府不少有用的信息,是辅助宋烨顺利登基的重要人物,再比如杨思思,杨思思婚事一拖再拖,就是京都中的傻子都知道她在等谁。
易安分析,自己没有根基,难道白双就有么?白双唯一的利用价值已经消耗殆尽,她一定会被宋烨弃之如履。杨思思的父亲已高升至宰相,可谓是在朝中一手遮天,但却被先皇早早分了兵权,如今杨大人手中权力再大也没有新臣贺将军以及太后母家冯将军腰板硬,杨思思可能又会重新沦为京都新笑柄。
再说太后侄女冯将军孙女冯英莲,此时应是最佳人选,可贺将军也不是好糊弄的主儿,是他在先皇驾崩时稳住京都动乱,没有贺将军支持,宋烨也难登皇位,此时宋烨应重谢贺将军,那贺巧儿就具有重大优势。
总之,这段时间内各臣子定是为了这皇后之位争得头破血流,宋烨一定是谁也不敢得罪,才将自己作为挡箭牌留在宫内的,只有等到他权衡利弊确定了真正的后位人选,自已才能出局。
出局,那时候出局的方式只能有一个,就是暴毙,像先皇一样。
易安止不住打寒战。自己寻死不足为惧,可被他人害死实在是让人恐惧不已。
易安想自己该如何破局,她再想要是宋明在就好了,上次姐姐出事自己也是这么无助,是宋明想办法主动出击才拯救自己,拯救何家的。
主动出击,易安灵机一动,现在局势如当时一样十分被动毫无转机,那自己就主动出击,让敌人们斗起来,自己如果真的不得善终,那伤害自己之人也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行。
易安知道白双的不怀好意,于是将计就计:“白小姐,既然如此那我就将后位让与你就好了,等皇上亲自册封那天我会主动让出后位”
白玉看着如此认真的易安,口中的茶差点喷涌而出,不可思议,刘家大女儿有勇有谋,刘家小女儿竟如此懦弱。
白双也没想到易安如此配合:“你。。。你识相就好”
易安:“白小姐,我是识相的,可是你的胜算说实话也不太高,听说冯英莲已经在做嫁衣了呢,她祖父也正快马加鞭往京中赶,冯家好像是事在必得,这些我不说你也应该都知道”
点到为止,易安留下深思的姐妹俩起身离开。她需要寻找下一个目标,可她谁也不认识啊!
冯英莲,冯英莲,都在看自己,哪位是她呢?有了,直接找太后不就好了。
易安看着左拥右簇的太后有些恐惧,但她不能退却,她找到太后身后的嬷嬷,耳语两句,嬷嬷传了话后,太后果然屏退左右贵女向右侧园这边走了过来,易安看见太后过来时身边只留一贵女,想必这就是冯英莲了。
太后让嬷嬷将易安引到跟前处,一起来到内室无人处,嬷嬷当着太后与冯英莲的面开口:“你有何重要事要与太后说”
显然太后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以至不屑于与自己讲话。易安知道与白双的那一套说辞不适用太后这边了。于是假意诚惶诚恐:“太后娘娘,刚刚有人对我说让我让出后位,不然要置我于死地”
太后看了眼冯英莲,冯英莲立马摇头,然后察觉不对劲又将头低了下去。
易安想,看样子冯家已经想在皇上动手之前除掉自己了。
嬷嬷又问:“是谁那么大胆在宫中竟然威胁他人性命,你可知道是谁”
易安流出眼泪,说道:“不知道,那人在我身后扶着我的肩膀不让我回头,听声音是位女子,但是我实在听不清是哪位小姐或者哪位丫鬟”
冯英莲出声:“能让你无法转身,定是身怀武艺,一定是贺。。”
太后打断冯英莲,皇上最近因为后位之争甚是恼怒,以至于说出要坚持立刘易安为后的气话,此时真的不可再起争执了。
易安见冯小姐上钩,于是更加卖力表演:“太后定要为臣女做主,太后娘娘,自先皇赐婚以来,我都不甚欢喜,我知道皇上求取我乃权宜之策,我也不愿迈进这深宫后院,可皇命不可违,我实在是不得不参与这些纷争啊”易安半真半假说着,哭的极其伤心。
“我愿意让出后位,只要留我一条贱命,我愿意出宫,永不踏进宫门半步,可为何非要置我于死地,我好想阿娘啊”
易安跟冯英莲岁数差不多,都是今年及笄,易安梨花带雨的哭诉让太后和冯英莲都有些动容,不过这算是两人作为上位者对下等人的怜悯吧。
太后:“你愿意让出后位?不求回报,只要出宫”
易安重重点头:“太后娘娘我知道我是先帝指婚,朝中大部分人都认为我才是皇后人选,如果我若遇害暴毙,那么随后登上皇后之位之人一定会长时间为世人诟病,甚至在朝堂上可能会引起一阵腥风血雨,如若这后位是我真心赠与,那是不是就不会引起众多麻烦了”
太后不语,在思考易安的话。
此时易安又加大火力:“过些时候臣女或是出家或是缠绵病榻,无法为皇上生儿育女,想必朝中定无一人再想推臣女为皇后了,臣女届时再顺水推舟,这后位人选不就定了,谁又敢有异议呢”易安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冯英莲一眼,冯英莲听了易安的话已经兴奋的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仿佛明日自己就能登上后位。
太后瞪了一眼冯英莲,这孩子还是太小,喜怒形于色,难当大任啊!可如今又没有什么好的人选,父亲又逼的那么紧。
太后:“你话里话外像是想要与我们做些交易?”
易安:“说交易太难听了,只是想求太后庇护,仅此而已”
太后知道易安打的什么算盘就放心了,不过是个胆小如鼠的有些机灵劲儿的小女子,不足为惧。
太后:“想得庇护那就要好好表现,到时候我家英莲上位以后,定放你出宫”
易安见太后终于放松警惕,于是进一步试探:“太后,您可知刚刚威胁臣女之人是谁,她非常坚定,仿佛后位如她囊中之物般”
太后:“不知,不过倒是有些头绪,这热门人物就这几人,好找”
易安:“那臣女就先行告退了,从今日起,臣女不会在参加任何宴会,也不会与皇上见面,直到听到太后您和冯小姐的好消息”
太后点头。
易安转身离开后隐约听到冯英莲在说贺巧儿的事情,她的目的达到了。
接下来就是贺巧儿和杨思思,杨思思在宫外,根本没有接近的时候,那就只剩贺巧儿,祈福已经接近尾声,怕是找不到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