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宋烨到死也没有将兵符和玉玺交给冯将军,再加上他最后悔恨认错,宋宵下令留下了宫中除冯家外的所有人的性命。
一早,宫内宫女太监侍卫等服侍之人全部被送出京都,永世不得回京,现在就剩下宋烨的几位嫔妃和孩子跪在乾清殿。
易安、丽嫔、安贵人还有几位宋烨后面纳的答应紧紧跪在一起,易安抱着启康,搂着启团倒是镇定自若,她知道太子赦免了所有宫人,这说明太子还是那个心善的太子,不然向来逼宫都是血洗三轮。只是启康和启团身份敏感,不知能不能活着出去。
易安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一直没有睡觉,她知道她熬出来了,今年已经是被囚禁的第四个年头,她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也真正有了一国之母的气度和智慧,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太子带着宋明贺将军贺巧儿以及几位朝中大臣进了乾清殿,这些大臣是太子的亲信,一早就进宫与太子接应,拥护太子登基,接受太子的命令,以清除朝中刺头。不过做这些事之前要把宋烨的遗妃安置好,不然天下不知所以然的人会以讹传讹。
易安只抬头看了一眼便低下了头,宋宵身旁是宋明,宋明身旁紧紧跟着的是贺巧儿。太刺眼了,实在是太刺眼了,易安忍着不让眼泪流出。
易安回想抬头看到宋明的那一眼,他强壮了,面色黑了许多,眼神坚定,步伐稳健,比以前更加意气风发,像将军,像从话本走出来的将军。怕是以后越来越多的女子更加前仆后继了。不过这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启康被这众人的架势吓得哭了,易安的思绪被启康唤起。易安连忙拿着嬷嬷走之前给她留下的软饼喂他,将他哄好,动作熟练的仿佛启康真的是她生下的孩子。
宋宵:“冯将军意图造反,皇上昨日奋力抵抗殉国,本太子作为先皇御赐储君,决定于今日正式登基”
太子到底是给了宋烨最后的体面,没有让他的遗妃、遗子沦为罪人。
“各位遗妃节哀,现下给你们预备了三条路供你们选择,一是将原太子府赐与启康和启团,更名为启王府,各遗妃可随两位皇子前去启王府,自此以启太妃自居,终身不得入宫门;二是待我今日登基,赐你们解离书,你们归家后可自由婚配,但不可与宋氏、白氏等皇族远近亲婚配;三是。。。。”太子停顿了一下,看向易安,显然这条路是给她的。
“三是有部分遗妃非本人意愿被纳入宫中,可准许你们自行归家,自此当做从未婚配,或嫁人或待字闺中都可”
大家没想到太子竟然如此大度,给她们规划了这么好的路。
可易安不出声,没人敢先说话,大家都在焦急地等着易安说话。
易安还是不出声。她在想什么呢?她在想自己出去以后面临的是什么?面临的是时时听见、看见宋明和贺巧儿,他们即使什么都不做只要在一个画面自己都无法面对,那自己出去后要怎么办,心要被活生生的疼死么?自己可以一直在刘家不出门,可大家听闻刘家有个先皇遗后,会善待刘家么?宋烨不是像宋霄说的那样无辜,这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他是罪人,自己同样也是罪人,父亲、哥哥、姐姐这么多人这么多家该如何面对外界的非议。
宋霄:“可有想好”
易安依然未出声。
安贵人按捺不住:“太子殿下,遗妃选择第二条路,想要解离书”
宋霄:“好”
后面几个答应见状纷纷抢着说要解离书或是归家,宋霄一一应允。
就剩易安和丽嫔了,丽嫔是最害怕的,早前她嫌自己与冯家的亲戚关系太远,如今嫌太近。不过还好太子没有连坐,没有朱连九族。
。。。。殿中安静的很,没人敢催易安,既然太子以此种方式上位,那就得善待前皇后,如果真的论起来,这大殿中最大属易安和启康。
易安想好了,若是出去她定是活不了太久,还要影响家人,不如看着启康启团长大,眼不见心不烦,时间长了就忘了。
易安抬头:“回太子,遗后愿意陪同启康和启团前去启王府,自此以启太妃自居,终身不入宫,不婚嫁,将两位小王爷养大成人”易安抬头时发现宋明一直在看她,是在可怜她么?她不需要他可怜,易安是看着宋明说完这些话的。
易安说完两人仍在对视,宋明紧紧握住了拳头。他在众人面前没表现出什么,他出门在外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隐忍,这点他一直做得很好,不然也不会忍到今天。
易安此话像一道惊雷劈开在殿内,殿内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易安的事情,都知道她是被作为人质强掳进宫的,难道刘三小姐已经对宋烨产生感情,忘不掉他,想要为他守节。
宋明想上前去问问她到底怎么想的?不是听说她根本从来就没有侍过寝,跟宋烨一直是对立的么?
宋霄拉住宋明,事情不能被当众挑开,当众挑开后会很难收场,甚至有可能保不了刘三小姐的性命。今日为何会当众处理宋烨遗妃,也是在为易安今后光明正大与宋明在一起做铺垫。可是没想到。。。。
此时何大人上前小声道:“好孩子你怎么了,你不想见你爹你娘了,冀禾和冀萍都还没见过她们小姨呢,你姐夫已经出来了,你怎又要进去”
易安:“何伯伯,就当是我习惯过这种生活了吧,启康是我的从小看着长大的,我离不开他了”
为了不耽误宋霄登基大典,宋霄只能应允,随后丽嫔也选了和易安一样的路。
大家散去。